1990年底,20歲的劉宏初次走進首鋼運輸部設備維檢中心成為一位焊工,這一干*是26年。她熱愛這份工作,用劉宏自己的話說:“只要一拿起焊槍,*仿佛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針對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劉宏說:“創(chuàng)新是從實踐中來的,并且也離不開團隊的合作。”

20多年如一日焊工劉宏成高技能人才
劉宏,首鋼集團技術(shù)研究院用戶技術(shù)研究所焊工,擁有無數(shù)技工夢寐以求的榮譽:首都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yè)標兵、全國勞動模范、北京市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她是黨員模范,是技工學習的典范,更是有志青年實現(xiàn)技能成才目標的偶像。
20多年如一日拿著焊槍對著瓦藍的火苗和四濺的鋼花,卻創(chuàng)造出非凡業(yè)績。1990年底,20歲的劉宏初次走進首鋼運輸部設備維檢中心成為一位焊工,這一干*是20多年。她熱愛這份工作,用劉宏自己的話說:“只要一拿起焊槍,*仿佛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然而焊工并非是技術(shù)含量低、操練輕松的工種,她忍受了許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皮肉之苦”,胳膊、腿上常常被焊接火花燙傷,留下一個個紫色的“勛章”。
1991年,是劉宏*驕傲的一年,這一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成了黨員*要有個黨員的樣,*要出類拔萃,*要讓人家打心眼里服你。”劉宏說,她不想碌碌無為地過日子,她想把她這門兒手藝學通學精,憑著善學習、肯鉆研、能吃苦的精神,用7年的時間通過了中級工、*工、技師、*技師的考試,成為*焊接技能人才的*代表,用焊花裁剪鋼材的女“裁縫”劉宏也被人稱為“女焊花”。
實施焊接“金色護欄”稱創(chuàng)新來自于實踐
此次作為黨員代表參加市十二次黨代會,她表示很榮幸,這已經(jīng)是她第三次參加黨代會。她表示,在首鋼這艘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航母巨艦上,自己的團隊中,有6名博士,9名碩士,2名高技能人才,其中黨員占了80%。“團隊中理論水平相當高,我主要負責實際操作,配合他們做新鋼種的可焊性試驗和新焊材的開發(fā)。這要求工作人員有極高的黨員意識,才能在工作中積極發(fā)揮作用。”她表示,會動手操作的高技能人才,*是既懂理論又會實操技術(shù),能夠解決生產(chǎn)中遇到的難題,而實際生產(chǎn)中,會遇到很難的問題,需要發(fā)揮黨員作用,起模范帶頭作用,沖破層層困難,在科技創(chuàng)新方面有所建樹。
2015年,被國人津津樂道的北京長安街抗褪色性、耐腐蝕性、抗紫外線、保證10年不褪色的“金色護欄”*全部為“首鋼制造”。而護欄制作過程中,焊接培訓和考核*是由首鋼技術(shù)研究院劉宏、首鋼工學院王文華等國內(nèi)焊接大師負責的。
針對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劉宏說:“創(chuàng)新是從實踐中來的,并且也離不開團隊的合作,用黨員帶動黨員的方式,緊密合作,才完成了高強結(jié)構(gòu)鋼手工焊條電弧焊、工程機械用鋼的氣體保護焊、容器鋼雙絲埋弧焊、超高強海工鋼埋弧焊等多項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