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精鑄件生產中廣泛采用的制殼工藝有以下4種:
A.水玻璃型殼;B.復合型殼;C.硅溶膠型殼(低溫蠟);D.硅溶膠型殼(中溫蠟)。前3種方案均使用低溫蠟(模)。
1、水玻璃型殼這一工藝在國內已有近50年的生產歷史,其廠點數至今仍占我國精鑄廠家的75%以上。經過精鑄界同仁個半世紀的不懈努力,水玻璃型殼工藝的應用和研究已達到了很高水平。多年來由于背層型殼耐火材料的改進和新型硬化劑的推廣應用,水玻璃型殼強度有了成倍增長。鑄件表面質量、尺寸精度及成品率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仍占很大的市場份額,并替代國外砂鑄件成批出口。低廉的成本、.短的生產周期、優良的脫殼性能及高透氣性至今仍是其他任何型殼工藝所不及的優點。
2、復合型殼為克服上述水玻璃型殼的缺點,目前不少工廠將..、二層改用鋯英石及莫來石-硅溶膠型殼。背層仍采用原有水玻璃型殼工藝。它是結合硅膠型殼的優良的表面質量和水玻璃低成本、短周期的優點的一種改進方案。與水玻璃型殼相比,其鑄件表面質量有了很大提高,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缺陷減少、返修率下降。
3、硅溶膠(低溫蠟)型殼這一工藝符合國情,在鑄造1kg以上,特別是5kg以上中大件鑄件時,具有更大的適應性和優越性(與中溫蠟相比)。一般來說,中大鑄件的質量要求,特別是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以及形位公差的要求不會太高,采用高熔點中溫蠟并無必要。中溫蠟需要高壓(大于6-7MPa)或液態蠟壓注蠟模,設備投資大。
4、硅溶膠(中溫蠟)型殼這是國際上通用的精鑄件生產工藝,它具有..的鑄件質量、..的返修率,特別適合于表面粗糙度要求高(Ra0.8-3.2),尺寸精度高(CT3-CT5級)的中小件、特小件(2-1000g)。但由于設備及成本限制,較少應用于中大件(5-100kg)。
陜西明辰精鑄實業有限公司帶大家了解更多的精鑄知識,陜西精鑄請持續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