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學生”成因主要有家庭環境因素、學校教育因素、社會因素。用平等、寬容、不斷激勵、委以重任、循序漸進等方法,能更好地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問題學生”數量增多和類型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正逐漸顯現。因此,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工作任務。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方法是否得當、是否有效也是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我們依據教育理論并結合多年教學實踐,針對不同類型問題學生,提出了教育及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問題學生”的界定
所謂的“問題學生”是指:在外界不良環境因素作用和刺激下,在成長過程中建立了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在學習、心理、行為等方面有別于正常學生,輕者表現為學習成績下降,性格孤僻,重者則品行不端,危害家庭、學校和社會。
二、“問題學生”的成因
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過渡的不穩定時期,往往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種。
1.家庭環境因素
極端家庭環境極易造成問題學生的出現。所謂極端家庭環境是指:1、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生活富裕,由于父母及親屬過分溺愛,學生滋生許多生活惡習,對學習的態度也是漫不經心;2、家庭非常貧困,教育經費捉襟見肘,學生往往信心不足,情緒低落,心里時刻存在不安定因素,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3、暴力、單親、留守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傷害.大,學生或是被虐待,或是被漠視,或是被譏諷,往往會形成性格孤僻、人格不健全的問題學生。無論以上哪類家庭環境,不健康的家庭成長環境都會產生大量的問題學生,我們認為家庭環境因素是形成問題學生的.重要因素。
2.學校教育因素
一方面,有些家長對學生教育漠不關心,無視責任,把教育重擔完全交給學校,教師的壓力每日俱增,還經常得不到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導致部分教師和學校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以安全為重,以少出不良輿論為重,在教學上對問題學生疏于管理、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習成績成為了衡量學生優劣的主要指標,成為了學校獲得各項榮譽、資助和爭取生源的重要手段,一些具有專長的學生往往被忽略,如果成績不理想,無形中被劃分到了差生隊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問題學生。
3.社會因素
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方便了百姓生活,同時網絡不良信息的散布,不斷侵襲著純潔的校園,嚴重影響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在“金錢至上”、“讀書無用”、”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等錯誤輿論的誘導下形成了問題學生。
三、“問題學生”的轉化方法
1.以心理輔導為主,堅持“平等、寬容”的轉化方法
每一個學生都應得到公平、平等的教育機會,“問題學生”應該獲得更多的寬容和理解。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在理解、寬容的基礎上,應建立廣泛的、平等的交流平臺。
學生如果處在不良的成長環境下,極易出現心理問題,形成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精神抑郁等問題學生,這類問題學生早期行為正常,其中不乏成績優秀者,隱蔽性很高,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教育和心理疏導,在精神上、心理上會出現問題,嚴重的不僅會對自身造成傷害,而且也會對其他學生形成威脅,攪亂學校的正常教學。因此,在理解、寬容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情感宣泄平臺,這個平臺多種多樣,包括定期的集體傾訴情感專題,對生活、學習、家庭、社會等不同話題進行交流、傾訴情感,每位學生各抒己見。在這樣的平臺中,如果重視問題學生的話語權,寬容、理解問題學生的想法,給予鼓勵、贊賞,問題學生就會逐步正視自己的問題。面向社會,組織專題活動,與工作在一線的工人們建立情感交流平臺,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打開心扉,真正理解學習的意義。除了廣泛的情感交流平臺,我們也建立了小范圍的師生情感交流平臺和學生間互助情感平臺,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根據不同心理問題進行交流、疏導;學生間互助情感平臺,是利用同學間純潔的友誼,以心理健康的同學為核心,相互促進、相互幫助的好方式。在教學管理中,對問題學生往往只重視思想上的說教,而忽略問題學生自身的情感表達,因此我們建立學生情感宣泄出口和平臺,它不僅是一種緩解、釋放壓力的平臺,更是及時發現問題學生的平臺,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做到小環境下改善,大環境下提高。
2.“不斷激勵”的轉化方法
學生中存在一類學習成績不好,但具有專長的問題學生。雖然廣大學校都在宣傳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往往偏重文化教育,也就形成了以成績好壞評價學生優劣的偏頗思想,導致了一些具有專長的學生長期得不到重視,在學習上既沒有提高,自己過人的才藝也得不到施展,久而久之,便發展成了問題學生。針對這類問題學生,我們就要因材施教,給他們一個展現才藝的平臺,不斷激勵,充分發揮此類學生的長處,讓他們不斷得到認可,樹立學習、生活的信心。正所謂“以人為本,促人自由”,在才藝展示的平臺上,給這類問題學生展示的機會和窗口,以認可、關注促進步、促發展,這就是我們建立才藝展示平臺的初衷。這也不僅僅是我們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個激勵方法,更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開闊思路,拓展學生的視野,以興趣為指向,關注學生.基本的思想、情感、審美的需要。
建立展示才藝平臺,德智體全面發展不只是口號,要長期堅持下去,通過不斷激勵問題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價值,只要引導學生能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于我們的教育來說,就是成功的。
3.“委以重任”的轉化方法
在“問題學生”中,有一類型學生所占比例小,但影響.大,轉化難度也.大。這類學生社會氣息較重,叛逆,年齡相對較大,問題較輕的學生特點為性格外向,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易與同類學生結成小團體,偶爾打架罵人;問題嚴重的學生表現為品行不端,缺乏基本道德判斷能力,更有甚者表現出好勇斗狠、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危害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行為。我們針對問題輕微的學生運用“委以重任”的轉化方法,進行改造教育,并取得了很好效果。”委以重任”喚醒了問題學生的責任感,對其工作成績教師都給予表揚,并經常進行心理疏導。問題學生通過個人努力,逐漸在班級獲得威望,集體榮譽感也逐步增強。我們把這一類型的問題學生委以重任,是完全透明化、民主化的,獲得重任的問題學生必須接受集體的監督。因此,這類問題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克制自身的不良缺點,并在各個方面都努力向好的方向發展,學習成績也自然有所進步。
但對于極少數問題嚴重的學生,這類教育辦法轉化效果不明顯,我們認為,對于這種類型的問題學生,只依靠簡簡單單的某類教育方法不足以進行轉化,更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全方位的積極配合,才可以把問題學生改造、轉化成為正常學生。
4.“循序漸進”的轉化方法
學校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學生,他們品質不壞,卻擅長嘩眾取寵,課上課下廢話連篇,學習是“副業”,搗亂是“主業”,組織紀律性差。對待這樣的學生,如果方法不得當,學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針對這類問題學生,教師們要有進行長期轉化教育的思想準備。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們總結研究出了“小題大做、真誠相待、循序漸進”的“個性化”教育轉化方法。“小題大做”是讓這類紀律松散的學生有所警覺,認識到違反紀律的嚴重后果,決不姑息、放任一次小錯誤,使其勿以惡小而為之。“真誠相待”就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情感上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認為老師與眾不同,是伯樂,能肯定他的閃光點,正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方面是在精神上多加以鼓勵,洞察問題學生的內心世界,抓住點滴進步,毫不吝嗇表揚,讓他逐漸增強學習自信,肯定自己的正確做法;另一方面是在行動上多給予支持,適時地提問、關注、引導,聯合其他老師、同學正面影響,監督幫助。并及時加以獎勵,一個“進步.快獎”的獎狀、一個寫著“老師祝福”的本子、一個午飯的橘子都會改善師生關系,打開一扇心門。
“循序漸進”是教育的一個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突變,單純的一次班會不會改變什么,但是,有了多次教育積累,思想態度的扭轉就有了實現的可能。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要給學生一個反思成長的空間,欲速則不達。改變一個人很難,對于一個聽慣了批評的人,尊重與肯定是珍貴的,“小題大做、真誠相待、循序漸進”就是獎罰分明,以誠相待,贏得教育轉變機會,不僅讓學生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而且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斗志,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方可取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問題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任重道遠。在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強烈的責任心,對問題學生不拋棄不放棄,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方法,機智應對不同問題,既要靈活掌握教育理論方法,又要因材施教,綜合運用各種個性化教育手段,并通過積極努力,在家庭、社會、學校、學生之間建立一個橋梁,讓學生安安穩穩、健健康康地接受中學教育,這是我們的義務,同樣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